bat365在线平台-登录入口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

国产运动鞋服营收再创新高,品牌三巨头哪家强?

【发布时间】:2023-09-06
【来源】:全球纺织网

    耐克阿迪中国区业绩回暖,国货运动鞋服的日子还好吗?
  近期,李宁、安踏体育、特步国际相继发布2023年上半年财报,我们不妨从中寻找答案。
  从收入来看,三大国货运动品牌均再创新高。其中,安踏体育(296.5亿元)继续领跑中国市场。它的体量相当于2个李宁(140.2亿元)、4个特步国际(65.2亿元),还是阿迪达斯(Adidas)大中华区营收(约131亿元)的两倍之多。
  在上半年耐克(NIKE)和阿迪达斯(Adidas)卷土重来、经销商销售额飞升的背景下,国货依旧扛打。不过,和去年安踏营收超越耐克中国、李宁领先阿迪达斯中国的成绩单相比,表现还是有一定回落。
  这三家的财报发布后,市场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反映:安踏的股价涨幅10%以上;李宁跌幅超过20%;特步微跌3%。
  如今,三家的差距越拉越大,特步市值205亿港元,大约是李宁(977亿港元)的1/5,还不到安踏(2503亿港元)的1/10。尽管安踏领先,但在服装纺织行业包括运动服饰这一波库存周期里,没有哪一家企业是绝对安全的。
谁依然坚挺?谁涨不动了?
  整体来看,今年上半年,三大国货运动品牌都保住了营收规模,收入分别是296.5亿元、140.2亿元、65.2亿元,增速都在13%-15%之间。
  和想象中的靠开店增加收入不同,今年上半年,只有特步国际新增了一百多家店,安踏体育和李宁都在“砍店”。这说明国货运动三巨头靠的不全是线下,线上渠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基数较大的安踏体育,营收同比增幅达14%,这里面一半是靠“买”来的FILA(斐乐)。
  一位接近安踏的运动鞋服从业者表示,市场对下半年安踏体育的增长预期,将放在第一梯队的安踏主品牌和第三梯队的成长性品牌上。
  具体来说,一是看安踏的DTC转型,能抢到多少消费复苏后的增量,二是看旗下品牌始祖鸟的发展潜力,以及安踏体育如何谋划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(Amer Sports)的下一步发展。
  而被消费者认为“越卖越贵”李宁,此前的营收增速一直高于安踏体育,今年上半年,13%的增速略逊于安踏体育。
  体量最小的特步国际,增速下滑反而最明显。今年上半年,营收增速降到14.8%,结束了之前接近30%的“猛涨”,这也特步与安踏、李宁的差距越拉越大,和排名第四的361度(今年上半年营收43.12亿元)差距缩小。
  安踏的标签是多品牌、多元化,李宁主打“国潮”,在“夹缝”中的特步走的是两步棋:第一步棋,抢占跑鞋标签。特步一直靠卖鞋带动大盘,今年上半年,鞋类收入同比增长15%至39亿元,增速在三家中较高。
谁依然赚钱?谁最会省钱?
  当耐克阿迪重新重视中国市场,三大国货运动品牌还能保持不错的增长,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信号。但这不能代表它们还可以继续吃着“国货”红利。
  阿迪达斯CEO就在今年8月的第二季度电话会上称,预计下半年公司和整个行业的折扣都会增加,大中华区的促销活动特别明显,都是为了清理市场过剩库存。
  进入2020年以来,安踏们为了稳住增长,都在加大折扣力度,平均7折以下,双十一前后“折上4折”也并不罕见。今年上半年,打折的同时也在提高销售费用,这些最终都传导到了利润表上。
  利润方面,除了安踏体育,另外两家都承受了不小的压力。增收不增利,李宁表现得最为明显,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处在2021年以来的低点。
  特步国际则主要差在净利率水平上。10.2%的净利率相比去年同期,虽然只下滑了0.2个百分点,但对比来看,只有安踏体育的一半左右。
  在收入体量的巨大差距下,特步在如何花钱这件事上,陷入两难。
  如果加大投入,而且是在收入增速难以维系的情况下,费用的一点波动,都会拖累净利。
  但如果仅维持现状,恐怕会落得更远:比如,销售、研发费用率和对手相差不大,但绝对值却被“吊打”:特步拿出15亿用于销售,安踏和李宁分别花了100亿、40亿;特步研发费用占比2.7%,高于安踏(2.3%)和李宁(2.1%),但花出去的1.75亿研发开支,只有安踏(6.7亿)的1/4、李宁(5.9亿)的六成。
  三家中,安踏体育的表现更稳健一些:今年上半年,毛利率稳定在63%;并传导到了利润端,净利率上涨2个百分点至17.9%。
谁最先走出库存低谷?
  说到底,国货运动三巨头削尖了脑袋卖货,或是打折促销,甚至不惜牺牲利润,都是为了去库存。
  库存压力是整个服装纺织行业包括运动服饰一个阶段性的困境。库存危机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催化下出现过,当时中国体育市场经历了一段非理性增长,业内普遍过高预估了市场行情,国内的主要运动品牌也都在跑马圈地式开店,导致2012年-2015年爆发库存危机。
  2021年-2022年,运动服饰品牌再次出现大量的库存积压。当时有两个大背景,国潮红利催化,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,同时各家由于担心供应链问题影响销售开始加大库存储备,但后续的线下消费几度停滞、以及大众的消费能力受损,让各家开始背负沉重的库存包袱。传导到2022年底,三家的存货情况开始抬升、库存周转恶化。
  市场分析,这一轮库存周期在2023年会进入尾声,那么,从半年成绩单来看,三大国货运动品牌的大手笔打折和营销有用吗,去库存的效果如何?
  仅从去库存这一项来看,安踏的力度更大,存货情况和存货周转天数,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好转:存货降到65亿元,存货周转天数降到124天即4个多月(去年同期是145天)。
  但在行业里,安踏的库存最庞大,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一直处于高位:存货相当于李宁、特步国际的3倍;周转天数2.5倍于李宁。这与安踏主品牌的DTC转型有关,DTC模式更便于渠道管理,但也会背负更多存货。
  三家中,李宁的库存周转天数最健康,一直控制在2个月以下(目前是57天),存货情况保持低位,压力相对较小。
  特步一直给外界周转高效的印象,但今年上半年的周转效率有所变慢:存货增加到24亿元,存货周转天数增加到将近4个月。
  把时间线拉长,在本轮库存周期里,安踏从2019年起整体处于上升趋势,李宁和特步则是波动下滑。库存管理仍然是短期内各家的重中之重,是市场关注的核心指标,也是一家企业弯道超车的“捷径”。
  运动鞋服的库存周期影响股价走势。从上一波库存周期来看,谁更快解决库存问题,股价就能充分回调,市场格局也会随之生变。安踏就是在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后,优化运营管理,随后几年的股价涨幅都高于李宁,并慢慢超越当时的领头羊李宁的。
  下半年还有双十一,如果下半年行业景气,国货运动服饰品牌可以靠大促清一波库存。不过,最新财报告诉我们,大促或是降价清仓或许能换来增收,但不一定能换来盈利,而当耐克、阿迪的产品打折都成了常态,国货运动品牌要想尽快走出库存困境,一切还要看渠道和产品上的真本事。




声明:以上 文章收集整理自互联网,并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,如果您对本文版权的归属有异议,请联系我们,电话:0571-87214196!一经查实,我们将立即整改!

Baidu
sogou